跟美式咖啡連鎖相比,義大利的咖啡很突兀的顯得沒有這麼"多樣化",除了濃縮,拿鐵,卡布奇諾,再加上種變化而已,在義大利這個國家,每天早上一杯索價不超過一歐元的濃縮咖啡是他們的基本需求,而且一喝就是好幾百年。也許你會覺得難以理解,這樣的東西好喝嗎?我不想在這裡放太多評論,這篇文章不是要說服任何人,而是咖啡的多樣性。
如果有一天你點了一杯摩卡,不是一杯有巧克力味的大杯牛奶咖啡,請不要太驚訝,這也是一種摩卡。"摩卡"一字,源自於葉門的一個小海港,幾乎是當時全世界咖啡豆的出口港,跟現在咖啡帶上的國家幾乎都有種植咖啡相比,最早的咖啡豆產區只有衣索比亞跟葉門而已。在摩卡港出口的咖啡豆也以摩卡命名,這不是特例,到現在仍然有許多以出口港命名的咖啡豆,例如巴西聖多斯、印尼曼特寧。即使摩卡港已經不再肩負出口咖啡豆的重任,摩卡這個名字依然沿用至今。摩卡咖啡豆的特點是顆粒較小,豆子的形狀混雜。摩卡家族成員很多,品質較好的產區有葉門Matari、衣索比亞哈拉、希達摩、耶加雪菲等等。一開始也許你會以為我在傳達台灣是個咖啡落後國家的訊息,相反的,台灣是全世界少數喝咖啡還可以叫得出杯中物的國家。
我盡量用最小的篇幅說明"摩卡壺"。就像我剛剛提到黑咖啡卻完全沒有提到虹吸式咖啡壺,可以說明的東西太多了,但是再清楚不過的東西,言簡而意賅,直接來看義大利的wiki
摩卡壺(或稱Moka Express),是製作咖啡的一種器具,1933年由Alfonso Bialetti發明,
由鋁跟電木組合而成......該名稱發想於葉門摩卡,以生產.......。
laCer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這幾年在台灣買咖啡的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,大家對拿鐵、卡布奇諾應該都不陌生。如果提到拿鐵,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影像浮現在你腦海?"一個馬克杯,香濃的咖啡跟牛奶完美的調和"、"上面浮著一層奶泡,有時候有著美麗的拉花"、"跟朋友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茶時光"。聽起來是如此的迷人,以至於如果這時候有人跳出來說:"拿鐵不應該是這樣的!"你也許會覺得"別鬧了"。
我不想讓這篇文章出現太多衝突,或是利用淺薄的小聰明來說服別人,所以關於拿鐵的部分大家先各自保留著那份美好,來看咖啡的其他各種可能性。摩卡咖啡應該就是這種很熟悉,卻又不這麼清晰的飲料。
我們先來看一下Starbucks(西雅圖式咖啡)呈現給我們的摩卡是什麼:
laCer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我知道其實很多店家都忽略這個步驟,我曾經打工過的幾個店家也是從來不動磨豆機的.雖然有部分是因為不在乎,一部分則是因為不知道清潔的必要性,也不得其門而入.有一次學校社團的學弟妹來拜訪的時候,我剛好在清磨豆機.我很驚訝他們居然告訴我不知道磨豆機要怎麼清潔,馬上一邊碎碎念一邊交代了清磨豆機的細節,但是讓我這個身為前教學的老頭蒙上些許失落感.
今天中午運氣很好喝到兩支空運的肯亞,都是上上之選,一支花香氣迷人,一支後段明亮,心情很HIGH就拿相機幫我們家的小飛鷹300AU拍了一段寫真,(小飛鷹跟小飛馬磨刀的材質有些許差異,不過構造大同小異),分享給想嘗試但是還沒嘗試,想知道但是還不知道的人.
>>>點小圖看大圖<<<
laCer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